
價廉菜鮮,“蔬菜直通車”廣受歡迎。
從4月11日至今,在榆林城區,由榆林市供銷社主導,由其直屬的榆林市興豐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“蔬菜直通車”項目已試運行了13天,市民對此是否能夠接受?“蔬菜直通車”是否做到了實惠方便?在城區大面積推開又面臨哪些困難?連日來,記者對幾個試點小區及具體實施單位進行了探訪調查。 市民熱捧:下樓就能買上便宜、放心菜 近10多天來,每天早上7點30分左右,家住榆林市第二毛紡織廠家屬院小區附近的居民都能看到,該小區北門內停了一輛綠色的廂式貨柜車。車前,一些裝滿蔬菜的塑料筐一字擺開,任市民選購。這就是榆林市興豐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正在推行的“蔬菜直通車”的售賣點。 4月22日早上8點,記者在這個售賣點看到,茄子、辣椒、西紅柿、黃瓜等20多種蔬菜都散放在各個塑料筐里,價格均張貼在車身上,一目了然。居民們先選菜再稱菜,熙熙攘攘,忙得不亦樂乎。

正在買菜的劉宇先生告訴記者:“這里比超市的菜新鮮、便宜,而且這是由政府部門的下屬公司開車直接送來,質量也應該有保障。”小區住戶薛靜說:“因為上班趕時間,有時候只能下班時順帶買點菜,現在一下樓就能買到,還明碼標價,挺方便的!”“確實是挺實惠、方便的,我們這里的住戶都搶著買。這不,還不到一個小時,今天的萵筍就被群眾買完了。”二毛小區住戶趙大媽對記者說。 早上9點30分,記者又來到城區桃花園小區東大門前的“蔬菜直通車”,看到這個銷售點上的大白菜、豆角、韭菜也早已賣光。一名姓劉的工作人員表示,試行10多天來,他們這個點上的菜一般在10點左右就基本所剩無幾了。從目前情況來看,該公司在城區已設立的4個“蔬菜直通車”點每天蔬菜銷售量總計超過2噸,其中,有近10種菜是本地菜。為保證蔬菜新鮮,都是在前一天的下午購買,第二天凌晨3點再將菜分配到各個“蔬菜直通車”上,早上開始進行售賣。“本地蔬菜從農民菜園子到市民菜籃子不超過24個小時。這個小白菜是我昨天下午進回來的。”榆林市興豐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的“蔬菜直通車”項目業務經理姚廣云隨意拿起一樣菜說道。 榆林市供銷社工作人員姚良介紹道,目前,“蔬菜直通車”為榆林城區居民供應平日所需的土豆、白菜、西紅柿、青椒、小白菜等超過30種的蔬菜,每天營業時間是早上7時至11時,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,蔬菜都統一實行明碼標價,而且計量儀器均定期送到質檢部門檢測后才使用,絕不會出現缺斤少兩現象。
 興豐公司:希望實現“菜園子”與“菜籃子”直接對接使市民得實惠 據榆林市興豐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經理薛丁浩介紹,目前我市城區范圍內每天消耗各類蔬菜的總量在200噸左右,超過95%靠外地調運。以山東壽光運入我市的蔬菜為例,要經過“當地種植戶→當地批發市場→我市本地蔬菜批發商在當地的代理人→裝車運輸→本地批發商→本地零售商→我市市民”等六七個環節,而每個環節都是要賺取利潤的,所以最終市民購買蔬菜的價格,要比蔬菜生產地的產價翻好幾倍。“去年7月份,我們到山東臨沂考察時了解到,從當地地頭向外銷售大蒜是0.8元一頭,而同期,我市市場上所賣的大蒜每頭是3元錢。因此,我們推行‘蔬菜直通車’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實現菜地與居民小區的直接對接,省去諸多流通環節,使廣大市民得方便、得實惠。”薛丁浩表示。 4月22日當天,記者走訪了榆林城區的幾處農貿市場,對黃瓜、西紅柿、芹菜等三種蔬菜的價格進行調查后發現,“蔬菜直通車”上所銷售的蔬菜價格較其它農貿市場低了不少。 這一天,城區內各大農貿市場黃瓜的平均價格為3元/斤,西紅柿是4元/斤,芹菜2.5元/斤。而在“蔬菜直通車”上,這三種蔬菜的價格分別為2.5元/斤、3.3元/斤和1.8元/斤,比農貿市場的價格低了15%—20%。 記者粗略算了一下,以一戶人一天吃10塊錢菜的標準來算,“蔬菜直通車”比其它農貿市場每天大概可以節省2元錢,一個月是60元,一年是720元。“這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的,我們這里居住的大多是下崗職工,收入本來就不高,720塊錢差不多夠我們吃兩個月了。”二毛家屬院的住戶王先生表示。

市供銷社主任白云社告訴記者,目前“蔬菜直通車”上所銷售的蔬菜,一部分的本地菜是到城區附近的榆陽區魚河鎮寺伙場村、榆卜界農業示范園等蔬菜基地選購,一部分是從市區周邊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民那里直接購買,然后配送到每輛“蔬菜直通車”上。“這部分蔬菜,由于實現了從‘菜園子’直接到‘菜籃子’,所以價格要遠低于目前各農貿市場同類蔬菜的零售價。但由于我市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相對較少且品種不是很豐富,有很大一部分菜同樣是靠外調。對于這部分菜,我們明確要求‘微利銷售’,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,以確保‘蔬菜直通車’所銷售的蔬菜價格低于市場價。從長遠來說,我們希望能夠實現絕大多數菜品均由本地種植戶提供。”白云社說。 據了解,榆林市興豐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是榆林市供銷社的直屬企業。“蔬菜直通車”項目是按照榆林市供銷社主導推動,企業化運作的模式,充分利用全市供銷社網絡優勢,以專業蔬菜配送車輛及終端直銷亭為媒介,在農貿市場等商業網點配套缺乏、中低收入人群密集區域(社區)內設立的固定(或指定)停靠點或直銷亭,開展產銷對接的蔬菜銷售活動。 百姓期望:固定下來,堅持下去 一出門就能買上便宜、放心菜,是所有老百姓的心愿。市第二毛紡織廠家屬院小區居民孫玉林告訴記者,他對“蔬菜直通車”能設立在他們小區舉雙手贊成。“老百姓就盼著能天天買上實惠菜。”他表示,“希望‘蔬菜直通車’能永遠直通到百姓家門口!”“我聽說‘蔬菜直通車’進小區了,我們這兒住戶多,能不能考慮到我們這兒銷售?”“我家住在紅山金陽小區,我們這兒買菜挺不方便。‘蔬菜直通車’啥時候能到我們小區賣菜?”近一周以來,薛丁浩的電話幾乎成了“業務熱線”,每天都有不下10個小區聯系要求直通車進駐,還有不少蔬菜零售商想商談加盟事宜的…… 從近期“蔬菜直通車”試運行的情況來看,盡管它還存在著一些不足,但不少市民已經切實感受到它帶來的方便和實惠,因此所到之處群眾反響熱烈,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實事、好事,希望能固定下來、堅持下去。
“蔬菜直通”覆蓋城區市民擁護但任重道遠 據白云社表示,近期,市供銷社計劃試營階段在榆林市區建立10個固定銷售網點,后期則依托全市供銷社網絡優勢,年底前力爭在市區內建立60個直銷網點或是直通車,之后逐步發展健全直銷服務網絡,基本覆蓋主城區。 而從記者調查情況來看,雖然“蔬菜直通車”項目試行多日來得到了市民的擁護,也得到了綜合執法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,但實際上“蔬菜直通車”要想實現城區全覆蓋的目標仍是任重道遠。 首先,本地菜的供應量遠遠無法滿足需求。“我們現在4個點每天銷售蔬菜的總量是2噸多,其中只有400斤左右是從本地種植戶手中購入,剩下超過90%都是靠外地調運。按照目前本地菜的供應能力,如果我們的網點增加,那么本地菜占我們所銷售蔬菜總數的比例會進一步下降,我們也將不得不加大從外地調運蔬菜的數量來維持運行。這樣一來,那我們和現在市場上的那些蔬菜零售商還有什么區別?從根本上來說,還是要找到穩定的本地蔬菜種植戶,并與之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實現‘蔬菜直通車’便民、價低、放心的宗旨。”薛丁浩說。

那么,本地蔬菜供應量不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 “這是長期以來‘農民賣菜難’這一現象所導致的結果。”白云社告訴記者,以前種菜的菜農,因為沒有通暢的銷售渠道,紛紛改種油桃、香瓜等其它經濟作物,導致了本地菜的產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。“目前,我們正在和周邊多家具備大規模蔬菜種植的合作社、農場積極溝通,希望可以和他們建立起一種‘農社對接’的蔬菜流通方式,把蔬菜從菜農的地頭直接送到居民社區。既能解決農民‘賣菜難’的問題,又減少中間環節,使市民吃上價廉、新鮮的放心蔬菜,實現農民、市民‘雙贏’。”白云社表示。 第二,要想實現“蔬菜直通車”城區的全覆蓋,單單靠供銷社一家的力量難以實現,需要農業、商務、交通、城建等多部門通力合作。 “公司要求每輛‘蔬菜直通車’在經營時要做到不占道、不妨礙交通、不擾民、不留垃圾,而且我們也是這么做的。但還是經常會受到環衛部門、居委會、小區物業等的責難。”一名“蔬菜直通車”的工作人員苦笑著說。 “從目前情況來看,雖然‘蔬菜直通車’備受市民追捧,但要想大面積推廣,政府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。”白云社說。 2011年,我市“放心早餐”工程上市之初,也曾面臨著類似的問題,但在市政府相關政策的強力推動和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,“放心早餐”工程最終得以順利實施,并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肯定。“我們也希望像‘放心早餐’工程一樣,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。畢竟通過這一階段的試運行,證明了‘蔬菜直通車’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一項民生工程。”薛丁浩說。 |